气动隔膜泵中液体的输送靠气体推动隔膜交替地进液、排液来完成。输送流量的多少,取决于进液、排液的动作时问。控制功能,除泵的启仃、隔膜的排液进液动作以外,还包括集液箱的液位检测与控制,流量累计与显示,特别是隔膜破裂预极警及全破裂事故报警。
集液箱内液体是系统中需要通过泵传送的介质,它的出口与泵连接。
上电后,集液箱进液阀打开进液。为保证箱内液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泵,必须对其液位进行定时检测。当液位低于下限值时,报警并停泵;当液体高到上限位时,进液阀门关闭停止进液。
隔膜可谓泵的心脏,一旦发生破裂,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因此,隔膜工作状杰的随机监测尤为重要,系统不仅要有隔膜全破裂事故报警、自动关泵、投人备用泵,还希望有破裂预报警。引进的气动隔膜泵继电控制系统却不能实现这一重要功能。同时,流量的计算定时由时问继电器来整定,精度低。
液位也是另外的装置控制,使得操作极不方便,可靠性大大降低。为此,我们确定选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PLC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气动隔膜泵。
关于
水泵的盘车说明
所谓“盘车”是指在启动电机前,用人力或盘车装置将机泵转动几圈,用以判断由电机带动的负荷(即机械或传动部分)是否有卡滞而阻力增大的情况,从而不会使电机的启动时负荷变大而损坏电机(即烧坏)。 盘泵的目的: 为了检查泵内有无不正常的现象,如转动零件卡住、杂物堵住、零件锈 , 内介质凝固,填料过紧或过松,轴封漏损,轴承缺油,轴弯曲变形等问题, 防止转子长时间静止因重力变形, 以及检查泵轴转动是否灵活,有无不正常声音。
盘泵检查时,凭感觉试其转动的轻重是否均匀,有无异常声音。
对热油泵盘泵的目的还在于使泵上、下、左、右预热和冷却均匀,能检查出泵轴是否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输送高凝点介质的离心泵,如果泵内有介质,将时轮与泵壳凝结在一起,启动时不盘车而盲目启动电机,会使电机因启动负荷太大超过其额定电流,而将电机烧毁。 有的大型机组同时也是为了暖机和开车前润滑,防止开车后,转子与机体产生局部过热,导致热变形。 。
1、刚停下来的机组(如果是正常停车),是为了防止热变形。一般是要冷却一小段时间再盘。
2、长期停运的机组要定期盘车防止轴弯曲变形或因设备输送粘度较大的介质致使机泵转子卡涩,一般每次盘车540度。机泵盘车的步骤:
1、电动盘车 盘车装置的蜗轮蜗杆及齿轮减速机构将盘车电机输出的旋转变为曲轴的旋转,从而实现了盘车。
在未开车前,想要盘车将小活塞推至后端极限位置,盘车手柄解锁,必须将盘车手柄向盘车盖外方拉起后扳至盘车位置,此时盘车手柄的转动带动小齿轮沿轴向内滑动至极限位置,使它和大齿轮啮合,开动盘车电机,即可实现盘车;此时,由于作用于压力调节控制器的压力油与手柄箱泄放口相通,可确保压力调节控制器触点打开,主电机不能启动。 盘车装置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盘车,只要将操纵手柄扳至该盘车标志位置即可实现。但必须注意,无论是盘车还是开车,事先都要启动油泵电机。 。
2、手动盘车
①设备启动前的盘车:用F型盘车扳手,在设备的联轴器位置进行盘车,一般不少于一圈半,然后才能启动开车。
②备用设备的定期盘车:因有些设备输送含有粘度较高或含有粉尘的介质,会造成设备的转子有粘滞和堵塞现象,所以需要定期盘车。当然对于长期停车特别是轴比较长的设备为了防止轴弯曲必须进行定期盘车,每次盘车圈数为180度的奇数倍以校正轴的弯曲。 因离心泵转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自重,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子有一定的弯曲度,盘车180°后转子轴弯曲方向与未盘前方向相反,起到自动校正转子的目的。
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气动隔膜泵适用于不稳定物质的输送
不要着急不稳定物质的输送的隔膜泵(1)泵不会过热:压缩空气作动力,在排气时是一个膨胀吸热的过程,气动泵工作时温度是降低的,无有害气体排出。
(2)不会产生电火花:气动隔膜泵不用电力作动力,接地后又防止了静电火花(3)可以通过含颗粒液体:因为容积式工作且进口为球阀,所以不容易被堵。
(4)对物料的剪切力极低:工作时是怎么吸进怎么吐出,所以对物料的搅动最小,适用于不稳定物质的输送(5)流量可调节,可以在物料出口处加装节流阀来调节流量。(6)具有自吸的功能。
(7)可以空运行,而不会有危险。
(8)可以潜水工作。
(9)可以输送的流体极为广泛,从低粘度的到高粘度的, 从腐蚀性得到粘稠的。怎么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隔膜泵呢 隔膜泵的作用方式只是在选用气动执行机构时才有,其作用方式通过执行机构正反作用和阀门的正反作用组合形成。
组合形式有4种即正正(气关型)、正反(气开型)、反正(气开型)、反反(气关型),通过这四种组合形成的隔膜泵作用方式有气开和气关两种。对于隔膜泵作用方式的选择,主要从三方面考虑:a)工艺生产安全;b)介质的特性;c)保证产品质量,经济损失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