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功率的
水泵电机机组安装时有体积大且重、运输困难、安装精度高等特点,要高效、安全、精确地施工必须制定详尽的施工步骤。根据泵站实际情况和要求,经过工地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反复推敲和研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机组设备安装程序,安装时也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施工。机组安装流程:基础复测一设备基础垫铁位置找平、凿麻面一泵底座就位、对中、找平(以水泵基座中心为基准)一泵底座地脚螺栓预留孔一次灌浆一水泵底座和电机底座精调一水泵体就位与底座连接、精调一电机就位与底座连接、精调一复测水泵轴与电机轴的中心线误差一联轴器对中、紧固地脚螺栓一垫铁组检查、点焊固定一水泵和电机底座一次灌浆一水泵进出口管路组装、电机接线一通风管道安装一保护罩和装饰一调试及试运在此施工流程中,有几个步骤对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垫铁的布置施工过程中,根据厂方提供的设备的体积、重量和运行数据,确定在地脚螺栓旁边安放垫铁组。并在垫铁位置的基础面铲出麻面,麻面的面积要比垫铁稍大,约为150×100。
水泵和电动机底座下各布置12组垫铁,垫铁平垫规格为130×80+,斜垫规格也为l30×80,斜度为l:15。每组垫铁配2块斜垫)1~3块平垫,每组垫铁不超过5块高度为40~80mm。 。
2、水泵底座的就位安装水泵底座安装时,将底座正确安放在调节螺栓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栓将底座调水平,同时调整底座与基础面之间的间隙,达到(45±5) mm为确保水泵与电机的对中性(垂直/水平),水泵底座及电机座最大允许安装偏差为0.5mm。
将水泵和电机的底座高程差在实际安装时、比设计缩短2ram,以便用垫片调整电机的高程。
其纵横中心线与基础纵横中心线重合相对允许偏差值为+一20mm(但其中心点应与电机要求的中心点重合)。
平面高程允许偏差为±3mm,底座平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01/1O00。检查地脚螺栓与预留孔壁的距离为15mm。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8/1000。 。
3、水泵体与底座精调电机底座就位找平、电机中心线位置确定之后,开始对水泵和底座进行精调,精调过程是通过调整垫铁组的高低和拧紧地脚螺栓以及调整泵底座的纵横中心线位置来实现的。垫铁组放置平稳,接触良好。水泵调平后,用小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并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之间的间隙。
在同一断面处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超过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3+。
最后将垫铁组点焊固定。 电机就位、联轴器对中电机底座安装调平后,电机就位同时进行联轴器对中和同轴度检测调校,有两种测量方法:塞尺直接测量法;百分表和专用工具测量法。
测量方法: 将两个半联轴器一起转动,每转90°测量一次,记录5个位置的径向测量值p和轴向测量值b,并分别记录位于同一直径两端的百分表bl和表bll或两个测点的轴向测量值。
当测量值α1=α5,应视为测量正确,测量值为有效。联轴器两半之间最小及最大距离:Smin=6mm,Smax=12mm。最大允许对中偏差=0.53mm, α=Smax-Smin,最大允许同心偏差=0.53mm(两轴中心或联轴器两半之间的高度差)。
如何应对阀门的“跑 冒 滴 漏”
一、关于阀门漏水、漏汽的防范措施。 1.所有阀门进厂后必须进行不同等级的水压试验。 2.有必要解体检修的阀门必须进行研磨。
3.在过修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有无添加盘根、盘根压盖是否拧紧。 4.阀门在安装前必须检查阀门内部是否有尘土、沙粒、氧化铁等杂物。如有上述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安装。
5.所有阀门在安装前必须加装相应等级的垫片。 6.在安装法兰门时必须将紧固件件拧紧,在拧紧法兰螺栓时必须对称方向进行依次紧固。
7.在阀门安装过程中,所有阀门必须按系统、压力正确安装,严禁乱装、混装。为此所有阀门安装前必须按系统进行编号、并做好记录。
二、关于煤粉泄露的防范措施。 1.所有法兰安装时必须加装密封材料。
2.容易发生漏粉的区域是磨煤机的进出口煤阀、给煤机、厂家法兰、和所有有法兰连接的部位。为此,我们将对所有厂家设备有肯能漏粉的部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没有加装密封材料的我们将进行二次加装,并将紧固件拧紧。
3.对煤粉管焊口有肯能发生漏粉的现象,我们将采取一下措施。 3.1在焊口前必须认真将焊口区域打磨出金属光泽并打磨出焊接需要的坡口。
3.2对口前必须预留对口间隙、严禁强行对口。 3.3焊材是必须使用正确、在天气寒冷时必须按要求进行预热等。
三、关于油系统泄露、跑油等防范措施。 1.做好油系统的泄露、跑油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对有储油箱的系统必须在安装前认真检查、清理。 3.对有冷油器的设备必须进行水压试验。
4.对于油管路系统也要做水压试验和酸洗工作。
5.在油管路安装过程中,所有的法兰接口或带丝扣的活接头必须加装耐油橡胶垫或耐油石棉垫。 6.油系统渗漏点主要集中在法兰和带螺纹的活接头上,所以在安装法兰时必须将螺栓紧固均匀。
防止漏紧或不紧的情况发生。
7.在滤油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严禁脱岗和串岗。 8.在更换滤油纸是必须将滤油机关停。 9.在安装滤油临时连接管(高强度塑料透明软管)时,必须将接头用铅丝绑扎牢固,防止在滤油机运行长时间后发生蹦脱跑油现象。
10.调配负责心很强的施工人员看管滤油机的工作。 11.在辅机油系统开始油循环前,由工程部组织专门对负责辅机油循环的人员进行一次详细的技术交底。
四、杜绝设备和管件结合面泡、冒、滴、漏,有以下防止措施: 1.2.5Mpa以上的法兰密封垫,均采用金属缠绕垫。
2.1.0Mpa-2.5Mpa的法兰密封垫,采用石棉垫,并涂刷黑铅粉。
3.1.0Mpa以下水管道法兰密封垫采用胶皮垫,并涂刷黑铅粉。 4.水泵的盘根均采用四氟纤复合盘根。 5.烟、风煤管道的密封部位,所用石棉绳一次扭好、平整加入结合面,严禁拧紧螺丝后强力加入。
五、消灭阀门内漏有以下针对措施: (对于阀门的防漏我们应做到以下措施) 1.管道安装施工,必须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自觉清理氧化铁皮和管道内壁,不留杂物,保证管道内壁干净。 2.首先保证进入现场的阀门必须100%进行水压试验。
3.阀门研磨要认真进行,要求所有阀门(除进口阀门外)均要送研磨班解体检查研磨检修,并落实责任,自觉作好记录和标识,便于追溯。重要阀门应列出细目进行二级验收,做到“打钢印、有验印、做记录”的要求。
4.锅炉首次上水门和排放门要提前确定好,在水压试验过程中只允许开启这些阀门,其它阀门不得随意开启,从而保护好阀门芯。 5.管道冲洗时要开大、轻关,防止门芯损坏。假如漏了,原因是? 。
(1)启闭件与阀座两密封面间的接触处;
(2)填料与阀杆和填料函的配和处;
(3)阀体与阀盖的连接处 其中前一处的泄漏叫做内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不严,它将影响阀门截断介质的能力。后两处的泄漏叫做外漏,即介质从阀内泄漏到阀外。
外漏会造成物料损失,污染环境,严重时还会造成事故。 落在实处,分析内漏,内漏一般是: 阀门根据其口径的不同,系统压差的不同,和系统介质的不一样,均有一个允许的内漏标准。从某种严格意义上说,真正‘0’泄漏的阀门是不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小口径的截止阀容易做到不可见的泄漏(不是零泄漏),而大口径的闸阀要做到不可见的泄漏则很难。在遇到阀门的内漏现象时,首先应尽量了解具体的内漏量,查阅阀门的允许泄漏标准,对内漏发生时系统的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阀门的内漏问题。 。
(1) 平行闸板阀的内漏问题,平行闸板阀的工作原理是靠系统的压差将出口侧的阀芯和阀座密封面压紧,在系统压力非常低的情况下,阀后可能会出现有轻微的内漏现象。遇到这样的内漏现象,建议继续观察,在系统入口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或正常工作压力时检查阀门的密封性,如果还存在超标的泄漏,则应该进行解体并对阀门的密封面进行研磨处理。
(2)楔形闸板阀的内漏有时是由于阀门的控制方式的不同,由于厂家在设计时选型,相应的阀杆和阀杆螺母等是强度的设计未考虑力矩控制的方式,而使用了行程控制的方式,如果强行将关闭位置的行程控制方式改成力矩控制,可能会导致阀门阀杆螺母的损坏等,同时导致电动头在开启时出现故障,出现开力矩故障报警。遇到这种阀门的内漏问题,通常可在电动关闭后手动再关一下,关紧即可,如果手动关紧后仍然存在内漏现象,则说明阀门密封面有问题,这时需要解体研磨处理。
(3)止回阀的内漏,止回阀的密封也是依靠系统的压差的,当止回阀的入口压力很低时,出口压力也会有轻微的上升现象,这时应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内漏量,根据分析结构决定是否接体检修工作。
(4)大口径的碟阀的内漏,大口径的碟阀的内漏量标准一般都很大,当入口压力升高时,出口压力也会有升高现象,对这种问题应首先判断出内漏量,根据内漏量进行是否检修的决定。
(5)调节阀的内漏,由于调节阀的形式不同,对内漏的标准也不一样,同时,调节阀一般使用行程控制的方式,(不采用力矩控制的方式),因此一般均存在内漏现象。对调节阀的内漏问题应区别对待,有特殊内漏要求的调节阀在设计制造时就应考虑。XX核电站存在很多这样的矛盾,有很多阀门迫不得已被改成力矩控制,这对调节阀的工作是不利的。再具体一点:
(1)阀内件材质选型及热处理差,硬度不够,容易被高速流体冲坏。
(2)由于阀门结构所限,流体在通过阀门时能量(速度)没有有效消耗,对密封面冲击磨损力大;速度过大导致阀后压力过小,低于饱和压力,产生了汽蚀,汽蚀过程中气泡破裂时所有的能量集中在破裂点上,产生几千牛顿的冲击力,冲击波的压力高达2×103Mpa,大大超过了现有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极限。极硬的阀瓣和阀座也会在很短时间内遭到破坏,发生泄漏。
(3)阀门长时间在小开度状态下工作,流速过高,冲击力大,阀内件容易损坏。
气动隔膜泵的安装细节
气动隔膜泵安装其实很简单,最主要就是要细心,还有就是按照说明指定的慢慢安装就可以。吸入管的管径不得小于泵入口端口径,如输送高粘度流体时,吸入管的管径最好大于泵入口口径。入口端的吸入配管必须耐用,没有皱折,才能够产生高真空状态。
出口配管的管径至少要与出口径相等,或者稍微大些以降低摩擦损失。
所有配管及接头必须是密封不漏的,否则会降低泵的自吸能力。安装:如若忽略安装细节,长期以来的细心策划、研究及挑选将仍可能导致不佳泵送效果及影响泵的使用寿命。位置:噪音、安全及其他逻辑因素通常都对设备应安装的位置有要求。
有冲突要求的并联安装将可能导致使用区域的阻塞,影响到其他泵的安装。使用:首先,泵的位置必须是便于使用的,这样将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及调试。
供气:每台泵应有一条通气管,且通气管应能提供足以达到理想泵送流量的空气量。气压按不同泵送需求而定,但勿超过7BAR。
(125PSI)安装高度:请充分考虑泵的自吸能力以避免自吸减少的问题。管路:直至考虑过每个可能发生管路问题的位置后才能最终决定泵位。
最佳安装应选择在一个最短及最直进出口管路的连接处。应尽量避免额外的弯管及管件设施。泵体应能独立支撑所有管路。
而且,管路应有序排列以避免给泵体管路装置产生应力。可以安装活动软管以消除泵自然往返动作而产生的应力。
若要将泵体与一固定底座连接,在泵体及底座间的安置缓冲垫将有助减少泵体震动。
如果泵将用于泵送细致介质,则须确认所有的管道接头必须是密封不外漏的,而且自吸的扬程须于泵的能力所及之内。要停止泵在紧急情况下的运作,只需关上安装在气管上的截止阀门。
一个适当的功能阀将终止泵的供气,从而阻止输出。截止阀门应安装在离泵不远的地方以便应付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