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隔膜泵操作运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电动隔膜泵 -流量特性 电动隔膜泵的流量特性是指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位移(阀门的相对开度)间的关系,理想流量特性主要有直线、等百分比(对数)、抛物线和快开4种。常用的理想流量特性只有直线、等百分比(对数)、快开三种。抛物线流量特性介于直线和等百分比之间,一般可用等百分比特性来代替,而快开特性主要用于二位调节及程序控制中,因此隔膜泵特性的选择实际上是直线和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选择。
电动隔膜泵流量特性的选择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但所用的方法和方程都很复杂。多采用经验准则,具体从下几方面考虑: 。
1、从调节系统的调节质量分析并选择;
2、从工艺配管情况考虑;
3、从负荷变化情况分析。 隔膜泵操作运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流体中所含的最大颗粒不大于隔膜泵的最大安全通过颗粒直径基准。
2、进气压力不要大于泵的最高许可使用压力,大于额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可能致使人身受伤和财产的亏损及损坏泵的性能。 3、保证隔膜泵压的管道系统能经受所达到得最高输出压力,保证驱动气路系统的洁净和平稳工作条件。 4、静电火花可能引起事故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的毁损,根据需要使用足够大截面积的导线,把隔膜泵上的接地螺钉妥善可靠接地。
5、接地要求吻合当地法规法律需求及当场的一些出格要求的规定。 6、牢固好隔膜泵及各衔接管接头,避免因振动撞击擦擦出静电火花。
使用抗静电软管。 7、要周期性的对接地系统进行体检测试其可靠性,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0欧姆。 8、保持良好的输气和通风、疏远易燃易爆和热源。
9、泵的排气中兴许含有固体k_b5xd物,不要将排气口対向工作区或者人,以免发生人身伤害。
10、当隔膜失灵时,输送的物料会从排气*中溢出。
11、当输送易燃和有毒的流体时,请将排口接到疏远工作区的安全地方。 12、流体的高压可能会引致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亏损,请不要在泵加压时,对泵及料管系统进行任何的维修工作,如要做维修时,先切断泵的进气,打开旁通的卸压机构使管路系统卸压,慢慢松开连接的各管道接头。 13、如输送的有害有毒流体泵,请不要把泵直接送到厂家来维修。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妥帖处理。 14、确保所有接触输送体的部件不会被传送的流体侵蚀损坏。 15、担保所有的操作人员娴熟操作使用和掌握泵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必要的话,配给必需的防护用品。
家用清
水泵的操作方法
家用清水泵正确操作方法1、清水泵使用前应注意∶电压相符及用电安全,因清水泵是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电源开关前应装上漏电保护开关。
2、水泵工作时不要搬动,吸水管底阀垂直放入水中0.4米。
3、水质较差时应设过滤网,防止杂物吸入水泵中影响水泵运行。清水泵操作条件1、吸程不大于9米。
2、传输介质︰清水〔较清澈的河水、湖水等〕3、介质温度不高于80℃4、环境温度不高于40℃家用清水泵操作注意事项家用清水泵和一般家用排污泵不同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原因有三
:1.排污泵为了防止堵塞,以大流道设计为主,这样自然导致效率相对较低,所以扬程普遍都不高。清水泵的流道较小,间隙也较小,扬程就相对较高。
2.为了防止缠绕,排污泵的叶轮设计较之清水泵更简朴,没有挡圈却配有锯齿片,可以将布头等杂物搅碎后泵出,而清水泵的叶轮较复杂,但是工作效率会显著高出前者。
3.为了防止磨损和腐蚀,排污泵一般都采用耐磨性能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较强机械密封以及O型圈作为水泵的密封件,而清水泵则无需严格考虑。综上所述,我们就能很好理解清水泵为什么不能排污的问题了--因为流道和叶轮等关键设计的特点,导致清水泵在用于污水场合时极有可能会出现堵塞、缠绕、磨损、腐蚀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水泵损坏或报废,所以清水泵只适合输送温度不高于80度的比较清澈的水介质,不适合输送含腐蚀性物质等介质。
关于水泵汽蚀的猜想
水泵技术人员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如下假说(猜想):水泵的汽蚀破坏主要发生在低压区空泡(汽泡)产生的地方。
目前国内的教科书及专著里,对汽蚀破坏产生的原因及破坏部位的说明,通常是这样的:“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吸力面,也就是背面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速度增大,压力降低,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下降到当时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蒸汽、形成汽泡。
这些汽泡随液体向前流动,至某高压处时,汽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其急骤地缩小以致破裂(凝结)。在汽泡凝结的同时,液体质点将以高速填充空穴,发生相互撞击而形成水击。
这种现象发生在固体壁上将使过流部件受到腐蚀破坏。上述产生汽泡和汽泡破裂使过渡部件遭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泵中的汽蚀过程。”(请参见《现代泵理论与设计》第76页)。
“实践证明,汽蚀腐蚀破坏的部位,正是汽泡消失之处,……”(请参见《现代泵理论与设计》第77页)。
但水泵技术人员则在双吸中开泵的吸入室观察到明显的汽蚀破坏现象。
另外,叶轮的汽蚀破坏首先也主要发生在“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背面,这一部位也正是叶轮内压力最低的地方。 据此,我们特提出如上假说。
水壶烧开水时,壶底或电热管表面产生汽泡时的现象,与泵内的汽蚀现象是相同的。 要演示和观察汽蚀现象,需要有专门的装置,这对一般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
但泵汽蚀又是个常见的现象,在员工培训尤其是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缺少汽蚀现象的演示,是不合适的。这时便可采用本假说所述的演示装置,其产生的汽泡尤其是噪声,跟泵内发生汽蚀时,几乎是相同的。相对于用泵作汽蚀运行的演示方式来说,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水泵技术人员,曾经在铝质水壶的壶底观察到汽蚀破坏坑洞密布于壶底中央;在电热水壶的电热管的表面,也观察到很多小孔洞,这个是不是汽蚀破坏,有待泵业同仁继续观察和分析(本文作者倾向于是汽蚀破坏)。并且空化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压力降低,一个就是温度升高。水壶内的空化,原因就是后者。
上述情况也说明,汽蚀破坏出现在汽泡产生的地方。 5 GB/T 3216-2005关于汽蚀试验的部分似乎存在错误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