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温度高 故障现象:汽前泵在移交生产后非驱动端轴承温度超过60℃,后在轴承室外接临时胶管用冷却水降温。温度可降到55℃以下。
原因分析: 1)、轴承损坏。 2)、轴承室内有杂质。
3)、轴承润滑油油脂不符。处理方法: 1)、更换非驱动端轴承。 2)、清理轴承室。
3)、将原轴承室32#透平油更换为美孚624合成油。 处理后的效果:汽泵后的非驱动端轴承温度正常,最大温度不超过55℃。
防范措施:作好汽前泵点检工作,确保汽前泵油位在正常油位,严禁轴承室内进入杂质。提高检修质量,检修安装轴承时应安装到位。
2、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烧毁 故障现象: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温度瞬间升到70,然后温度攀升到90℃后紧急将泵停运。后将泵轴承室打开后,发现轴承烧毁。 原因分析:在泵停运后检查油杯还有半油杯油,但将油杯拿起后发现油顺加油孔流入轴承室内,说明油杯内的油位为假油位,主要原因为油杯排气孔堵塞,轴承室缺油后油无法流入轴承室内造成轴承烧毁。
处理方法:将轴承室拆下后,由于轴承与轴已粘结在一起无法取下,先用割把将粘结在一起的部分割掉,在割的过程中轻微伤及到轴,由于轴承与轴颈的公差配合要求非常高,割完后轴颈上的残留部分现场无法打磨(在以后的检修过程中这种方法不可取)。后又将整轴拿到加工厂将残留部分车掉,伤及的部分进行补焊打磨。重新测量轴颈直径和轴弯与设计相符。
处理后的效果:泵启动后振动值在规定范围,轴承室没有超温现象。 防范措施: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随时注意轴承室油位,油位一低应立即补油,并检查油杯排空孔是否堵塞。如发生轴承室温度升高应先检查轴承室内是否有油,然后再作其它措施。
工程塑料隔膜泵的特点
1.不需灌引水,吸程高达5米,扬程达70米,出口压力≧7bar;2.流动宽敞,通过性能好,允许通过最大颗粒直径达10毫米。抽送泥浆、杂质时,对泵磨损甚微;3.扬程、流量可通过气阀开度实现无级调节(气压调节在1-7bar之间);4.4该泵无旋转部件,没有轴封,隔膜等抽送的介质与泵的运动部件、工件介质完全隔开,所输送的介质不会向外泄漏。所以抽送有毒、易挥发或腐蚀性介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身安全;5.不必用电,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安全可靠;6.可以浸没在介质中工作;7.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开停只需简单地打开和关闭气体阀门,即使由于意外情况而长时间无介质运行或突然停机泵也不会因此而损坏,一旦超负荷,泵会自动地停机,具有自我保护性能,当负荷恢复正常后,又能自动启动运行;8.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该泵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泵输送的介质不会接触到配气阀,联杆等运动部件,不像其他类型的泵因转子、活塞、齿轮、叶片等部件的磨损而使性能逐步下降;9.可输送较粘的液体(粘度在1万厘泊以下);10.本泵无须用油润滑,即使空转,对泵也无任何影响,这是该泵一大特点;
关于叶轮中固液两相流动分析探究
研究表明,离心泵叶轮内的流动基本上是由相对速度较小的尾流区和近似于无粘性的射流区组成。尾流区紧贴在叶轮的前盖板和非工作面上,尾流区越宽,射流一尾流之间的剪层越薄,两者之间的速度梯度越大。尾流的形成与发展是边界层的发展、二次流的发展、流动分离和分层效应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的,简而言之,就是由于叶轮流道内的流体受到叶片作功不均匀造成的。
靠近叶片工作面强,而靠近非工作面弱,在逆向压力梯度作用下,靠近出口处非工作面的边界层容易产生分离,使液流在边界层附近产生回流和脱流,形成尾流区。对于排污泵除了要考虑液相的分层效应还要考虑固相的分层效应,对于定常运动的颗粒运动分析可知,在每一颗粒轨迹线上只有一个特定的运动速度能满足平衡方程。相对于平衡轨迹上的颗粒速度过大或不足都将引起附加的哥氏力与离心力的指向。
比平衡流动所要求慢的颗粒倾向于移向吸力边,比平衡流动所要求快的颗粒,倾向于移向压力边,这就是所谓的颗粒运动的分层效应。
分层效应与叶片的吸力边、压力边的速度差有关,即与叶片上的载荷有关,欲减小分层效应必须减小叶片上的载荷。排污泵为增加过流能力叶片数比较少,因此叶片上载荷增加,为了减少分层效应,必须加长流道以减少叶片单位长度上的载荷,因此叶片数越少叶片包角越大,从而使出口角份较小。
水泵小编从实际流场来看,情况也是如此固体颗粒有趋向于叶片工作面的趋势。
质量较大的颗粒在叶轮出口处的速度可为水流速度的好几倍,颗粒越大,这种差异越突出,另外,质量大的固体运动曲率大,相反小颗粒的固体在叶轮中运动的曲率小,因此在进行排污泵叶轮设计时,出口角一般比清水泵小,包角加大,这样可减少固体颗粒对叶片出口的撞击,减少磨损提高效率,这与上面的分析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