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节阀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候调节阀会出现外泄的现象,影响了工况的正常运行。那么如何解决调节阀外泄的现象?接下来就由
水泵为大家讲解下:
一、增加填料法 为提高填料对阀杆的密封性能,可采用增加填料的方法。调节阀通常是采用双层、多层混合填料形式,单纯增加数量,如将3片增到5片,效果并不明显。
二、增加密封油脂法 对未使用密封油脂的调节阀,可考虑增加密封油脂来提高阀杆密封性能。
三、更换石墨填料法 大量使用的四氟填料,因其工作温度在-20~+200℃范围内,当温度在上、下限,变化较大时,其密封性便明显下降,老化快,寿命短。柔性石墨填料可克服这些缺点且使用寿命长。
因而有的工厂全部将四氟填料改为石墨填料,甚至新购回的调节阀也将其中的四氟填料换成石墨填料后使用。但使用石墨填料的回差大,初时有的还产生爬行现象,对此必须有所考虑。
四、改变流向,置P2在阀杆端法 当P较大,P1又较大时,密封P1显然比密封P2困难。因此,可采取改变流向的方法,将P1在阀杆端改为P2在阀杆端,这对压力高、压差大的阀是较有效的。如波纹管阀就通常应考虑密封P2。
五、更换密封垫片 至今,大部分密封垫片仍采用石棉板,在高温下,调节阀密封性能较差,寿命也短,引起外泄。遇到这种情况,可改用缠绕垫片,“O”形环等,现在我们水泵已采用。
六、采用透镜垫密封法 对于上、下盖的密封,阀座与上、下阀体的密封。若为平面密封,在高温高压下,密封性差,引起外泄,可以改用透镜垫密封,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水泵故障诊断及消除措施
在检修过程中,水泵故障的诊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以下给出几种常见故障及消除措施,供大家有的放矢地进行水泵故障的诊断。
1、无液体提供,供给液体不足或压力不足 1)泵没有注水或没有适当排气 消除措施:检查泵壳和入口管线是否全部注满了液体。 2)速度太低 消除措施:检查电机的接线是否正确,电压是否正常或者透平的蒸汽压力是否正常。 3)系统水头太高 消除措施:检查系统的水头(特别是磨擦损失)。
4)吸程太高 消除措施:检查现有的净压头(入口管线太小或太长会造成很大的磨擦损失)。 5)叶轮或管线受堵 消除措施:检查有无障碍物。 6)转动方向不对 消除措施:检查转动方向。
7)水泵产生空气或入口管线有泄漏 消除措施:检查入口管线有无气穴和/或空气泄漏。 8)填料函中的填料或密封磨损,使空气漏入泵壳中 消除措施:检查填料或密封并按需要更换,检查润滑是否正常。
9)抽送热的或挥发性液体时吸入水头不足 消除措施:增大吸入水头,向厂家咨询。 10)底阀太小 消除措施:安装正确尺寸的底阀。 11)底阀或入口管浸没深度不够 消除措施:向厂家咨询正确的浸没深度。
用挡板消除涡流。 12)叶轮间隙太大 消除措施:检查间隙是否正确。
13)叶轮损坏 消除措施:检查叶轮,按要求进行更换。 14)叶轮直径太小 消除措施:向厂家咨询正确的叶轮直径。 15)压力表位置不正确 消除措施:检查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出口管嘴或管道。 。
2、泵运行一会儿便停机 1)吸程太高 消除措施:检查现有的净压头(入口管线太小或太长会造成很大的磨擦损失)。 2)叶轮或管线受堵 消除措施:检查有无障碍物。 3)产生空气或入口管线有泄漏 消除措施:检查入口管线有无气穴和/或空气泄漏。
4)填料函中的填料或密封磨损,使空气漏入泵壳中 消除措施:检查填料或密封并按需要更换。
检查润滑是否正常。 5)抽送热的或挥发性液体时吸入水头不足 消除措施:增大吸入水头,向厂家咨询。
6)底阀或入口管浸没深度不够 消除措施:向厂家咨询正确的浸没深度,用挡板消除涡流。 7)泵壳密封垫损坏 消除措施:检查密封垫的情况并按要求进行更换。 。
3、泵功率消耗太大 1)转动方向不对 消除措施:检查转动方向。
2)叶轮损坏 消除措施:检查叶轮,按要求进行更换。 3)转动部件咬死 消除措施:检查内部磨损部件的间隙是否正常。
4)轴弯曲 消除措施:校直轴或按要求进行更换。
5)速度太高 消除措施:检查电机的绕组电压或输送到透平的蒸汽压力。 6)水头低于额定值。
抽送液体太多 消除措施:向厂家咨询。安装节流阀,切割叶轮。 7)液体重于预计值 消除措施:检查比重和粘度。
8)填料函没有正确填料(填料不足,没有正确塞入或跑合,填料太紧) 消除措施:检查填料,重新装填填料函。 9)轴承润滑不正确或轴承磨损 消除措施: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更换 。
10)耐磨环之间的运行间隙不正确 消除措施:检查间隙是否正确。
按要求更换泵壳和/或叶轮的耐磨环。 11)泵壳上管道的应力太大 消除措施: 消除应力并厂家代表咨询。在消除应力后,检查对中情况。 。
4、泵的填料函泄漏太大 1)轴弯曲 消除措施:校直轴或按要求进行更换。 2)联轴节或泵和驱动装置不对中 消除措施:检查对中情况,如需要,重新对中。 3)轴承润滑不正确或轴承磨损 消除措施: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更换。
5、轴承温度太高 1)轴弯曲 消除措施:校直轴或按要求进行更换。 2)联轴节或泵和驱动装置不对中 消除措施:检查对中情况,如需要,重新对中。
3)轴承润滑不正确或轴承磨损 消除措施: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更换。 4)泵壳上管道的应力太大 消除措施:消除应力并向厂家代表咨询。
在消除应力后,检查对中情况。 5)润滑剂太多 消除措施:拆下堵头,使过多的油脂自动排出。如果是油润滑的泵,则将油排放至正确的油位。 。
6、填料函过热 1)填料函中的填料或密封磨损,使空气漏入泵壳中 消除措施:检查填料或密封并按需要更换。检查润滑是否正常。 2)填料函没有正确填料(填料不足,没有正确塞入或跑合,填料太紧) 消除措施:检查填料,重新装填填料函。
3)填料或机械密封有设计问题 消除措施:向厂家咨询。
4)机械密封损坏 消除措施: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更换。
向厂家咨询。 5)轴套刮伤 消除措施:修复、重新机加工或按要求进行更换。 6)填料太紧或机械密封没有正确调节 消除措施:检查并调节填料,按要求进行更换。
调节机械密封(参考制造商的与泵一起提供的说明或向厂家咨询)。 。
7、转动部件转动困难或有磨擦 1)轴弯曲 消除措施:校直轴或按要求进行更换。 2)耐磨环之间的运行间隙不正确 消除措施:检查间隙是否正确。按要求更换泵壳或叶轮的耐磨环。
3)泵壳上管道的应力太大 消除措施:消除应力并厂家代表咨询。在消除应力后,检查对中情况。 4)轴或叶轮环摆动太大 消除措施:检查转动部件和轴承,按要求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
5)叶轮和泵壳耐磨环之间有脏物,泵壳耐磨环中有脏物 消除措施:清洁和检查耐磨环,按要求进行更换。隔断并消除脏物的来源。 修泵时容易忽略的一个小问题 我要讲的是在修理后组装时容易忽略的一件小事。
涡壳泵中叶轮出口中线即叶轮出口宽的中线应与涡壳进口中线对齐。如果对不齐时,应在叶轮轮彀与轴肩通过加设垫片调整。
应将两中线控制在0.5毫米的范围内。对于比转数大的泵稍差些对泵的性能影响不大,对于中低比速的泵由于叶轮出口很窄,例如叶轮出口宽仅10毫米,如果与涡壳中线偏1毫米,对泵的性能就有明显的影响。
建议调整后可将两中线(叶轮及涡壳)误差控制在叶轮出口宽的5%以内为好。 导叶多级泵也是如此,是控制叶轮出口中线与导叶进口中线的误差。 空间导叶泵,最好用总装图给出的数据来确定叶轮在空间导叶中的位置。
如果没有图纸,或凭经验,或通过试验结果调整叶轮的位置。
泵的汽蚀余量、吸程及各自计量单位表示字母 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必需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则:Δh的计算还要考虑汽化压力和管损 Δh=(Pc-Pv)/ρg-NPSHa-hc (米) 讨论Δh公式 Δh的计算还要考虑汽化压力和管损 Δh=(Pc-Pv)/ρg-NPSHa-hc (m)。
什么是软管泵?
软管泵又称蠕动泵,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泵,它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输送一些带有敏感性的、粘稠的、强腐蚀性的、具有磨削作用的、纯度要求高的、以及含有一定颗粒状物料的介质。
软管泵通过对泵的弹性输送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流体。就象用两根手指夹挤软管一样,随着手指的移动,管内形成负压,液体随之流动.蠕动泵就是在两个转辊子之间的一段泵管形成“枕”形流体。
“枕”的体积取决于泵管的内径和转子的几何特征。
流量取决于泵头的转速与“枕”的尺寸、转子每转一圈产生的“枕”的个数这三项参数之乘积。
“枕”的尺寸一般为常量(泵送粘性特别大的流体时除外)。
拿转子直径相同的泵相比较,产生较大“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大,但产生的脉动度也较大。这与膜阀的情形相似。而产生较小“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小;而且,快速、连续地形成的小“枕”使流体的流动较为平稳。
这与齿轮泵的情形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