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吸泵的泵头部分
(1)机壳带电。多数是水封损坏、水通过电机轴渗入电机内使电机绝缘性能恶化所致。可采用更换水封、烘干电机等方法修复。需注意的是因为水泵长期与水接触和露天工作,极易受潮而造成绝缘性能恶化,为了保证人身安全,电动自吸泵应可靠接地;冬季应采用放尽机壳内的水和保暖等措施以防冻坏机壳。
(2)电机正常运转但出水量少或根本不出水。这种情况应首先检查水泵的密封,检查时应先拔下电源插头,用手堵住吸水口,把水泵灌满水,用嘴衔住出口使劲往里吹气,观察泵头是否漏水,漏水之处也就是密封损坏之处。常见的故障部位有吸水口垫片、出水口垫片、叶轮盖垫片,维修时应更换。若无满水现象,多是叶轮损坏、吸水室和出水室之间的挡水内隔蚀穿、泵头挡水隔磨平、叶轮和泵壳的间隙增大等,应更换叶轮和泵壳。更换趺轮时应注意彻底清除泵内残余的铜叶片,以免再次损坏新叶轮。
2、自吸泵的电机部分
(1)电机能运转,但转速慢,且机壳过热、有烧焦臭味。多数是电机绕组短路所致,应拆开电机视损坏情况分别采用焊接、跳线、隔离、重绕等措施修复。
(2)电机难启动或不能启动,且伴有“嗡嗡”的声音。检修时可用小竹片按运转方向快速拨动风叶,若电机迅速运转起来,说明是启动电容或启动绕组损坏,应更换相同容量的电容或修理启动绕组;若电机发卡,多是电机和泵头的机械故障,如轴承损坏、叶轮卡死等。
(3)电机接通电源后无反应。多数是电源插头、电源引出线和电机绕组断路所致。
(4)电机运转时噪声大、振动大。多数是轴承损坏或轴承与机壳的配合不当,需拆开电机检查,若是轴承损坏应更换;若轴承“跑外圆”,可对泵壳的配合面采用錾花处理;若轴承“跑内圆”,可对电机轴的磨损部位采用錾花处理,磨损严重的,采用先堆焊后车削的方法修复。自吸泵是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使自吸泵内产生低压区而进行泵水的,所以自吸泵必须保证其进水管不漏,即保证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进水管。否则,不仅会影响泵水效率,而且水泵作业时产生严重的振动和噪音。
工作中,若水泵出水不足或不出水时,首先就应考虑进水管是否因砂眼、裂缝或接合处不严密有空气进入,并对其进行观察,以找出进气处。有的缺陷很细微,肉眼直接查找很难发现,往往是劳神费时却无结果。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泵进口管道漏气的方法。
(1)机油法:对难以查明的进气点,可在确定的大概进气部位涂上少许机油,机油很快被吸走处即是进气处。
(2)鸭毛法:用一根鸭绒毛,在水泵运行时凑近所怀疑的进气处,观察鸭绒毛的飘动情况。同理,可用点燃的香烟照此法操作。通过鸭绒毛和烟气的飘动方向来帮助查找。一、预防自吸泵进气的措施:
(1)自吸泵的安装位置应尽量接近水面,保证在水位下降时不吸进空气。
(2)安装吸水管路时,进水横管应向来水方向稍往下倾斜或者水平安装,进水管任何一点都不得高于水泵进水口,否则管内空气排除不尽。
(3)用法兰盘连接的进水管安装前,要将2个法兰盘相接触的平面清理干净,中间加1个3~5mm厚的胶垫,要对称、分几次逐步地将螺栓拧紧。
(4)要防止填料涵漏气。填料涵的松紧应合适,如果过松,应上紧填料压盖;填料损坏、失效,应及时更换;填料涵盖处的水封管堵塞并发热,将引起填料涵盖漏气,应清洗水封管。
(5)自吸水泵底阀要有足够的淹没深度,从阀门平面算起淹没深度应等于底阀外径的1.5~2倍,至少不小于0.5m。如果淹没太浅,容易形成旋涡,从而吸进空气,产生汽蚀并损坏叶轮和泵壳。如果发现水泵运行时进水位下降很快,可以在水面上放几块木板,以减少旋涡,防止空气进入泵壳。
(6)自吸泵吸水口处的真空度是有限的,真空度过大,易使泵内水汽化,对自吸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自吸水泵都有其最大允许吸程,一般均在3~6.5m之间,安装时应控制在此范围。
(7)自吸泵体上设有放气螺塞,为便于放气,可用螺纹尺寸相同的水龙头代替放气螺塞,放气时打开水龙头即可。
(8)注意排气。在启动自吸水泵前应加足引水,以排除自吸水泵内的空气;平时应定期打开泵盖上的放气螺塞,排除积聚在里面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