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原理,直观易懂!
对于普通离心泵,若吸入液面在叶轮之下,起动时应预先灌水,很不方便。为在泵内存水,吸入管进口需装底阀,泵工作时,底阀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
自吸泵,就是在起动前不需灌水,借助于本身的装置特性就能够达到进口管路排气灌水的效果。
自吸泵按作用原理分为以下几类:
1.气液混合式(包括内混式和外混式);
2.水环轮式;
3.射流式(包括液体射流和气体射流)。
气液混合式自吸泵的工作过程:由于自吸泵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
水环轮式自吸泵是将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内,借助水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当泵正常工作后,可通过阀截断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的通道,并且放掉水环轮内的液体。
自吸泵是怎么把水抽上来的?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
自吸泵体内设有储液腔,并通过上方的回流孔和下方的循环孔与泵工作腔相通,构成自吸泵的轴向加流外混式系统。
自吸泵停止工作后,泵内腔已储有一定容积的液体。
当自吸泵起动时,有关当局内的储液在叶轮的作用下,夹带着空气被向上抛出,液体通过气液分离管的网格回流到工作腔,气体被排出泵外,使泵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达到自吸的作用。
第二次工作时泵吸入口处装有单向逆止阀,因此不需要再加储水即可起动。
自吸泵的工作过程分4个阶段:
1.汽液混合过程:由于吸入室和排出口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泵的储液室一直存有一定量的液体,当叶轮旋转以后,叶轮带动液体进入汽液分离室至出口,叶轮进口形成负压,吸入室和吸入管路的空气进入叶轮,在叶轮出口处与叶轮内高速旋转的液体相混合。
2.汽液分离过程:汽液混合物通过压水室后进入汽液分离室,此时流速降低,由于气体和液体的密度差大,较轻的气体从出口逸出,较重的液体由于自身的重力和负压吸力的原因,通过箱体与自吸泵壳相连通的回流孔回到自吸泵的涡壳中。
3.再循环过程:由于储液室已有足够的液体,所以通过回流孔返回叶轮的液体与吸入室的空气重新混合,继续上述的汽液分离过程,吸入管中的气体越来越少,直至把吸入管道中的气体全部排尽为止,自吸泵便完成了自吸过程。
4.输液过程:自吸泵便完成了自吸过程后,自动转向输液运行,其工作过程即为普通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不锈钢自吸泵有什么结构特征?
不锈钢自吸泵,防爆自吸泵具有自吸功能,管路中不需要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具有“一次引流、终身自吸"功能。因此既简化了管路系统,又改善了劳动条件。
不锈钢自吸泵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在CQ型磁力泵的基础上吸收最新技术,,其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先进水平。ZCQ型自吸式磁力驱动泵以静密封取代动密封,使泵的过流部件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彻底解决了其它泵机械密封无法避免的跑、冒、滴、漏之弊病,泵体及过流部件的材料均采用了耐腐蚀的不锈钢、陶瓷、四氟石墨、碳石墨、硬质合金等材料制造,既有CQ型磁力驱动泵的功能,又集自吸于一身,不需底阀和引灌水,即开即抽,轻松方便。
不锈钢自吸泵采用外混式轴向回水泵体结构,泵体由吸液室、储液室、蜗壳、回流孔、气液分离室等部份组成,结构见示意图。泵启动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吸水室中的剩余液与进液管路中的空气被叶轮搅拌成气不混合物,混合物经蜗壳进入气液分离室,随着速度减慢,导致气水分离,空气由泵出液口排出,液体经回水孔返回泵内,经过多次循环,进液管道中的空气被排净,使泵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达到自吸的作用。
结构特征:
1、不锈钢自吸泵由泵体、叶轮、轴、机架、电机等部件组成,结构精密移动方便。
2、不锈钢自吸泵在一般安装条件下,吸入高度为3米,如果在某种场合需要进一步提高吸入高度,那么安装时要注意吸入管越短越好,泵的吸入应尽量避免阀门、弯头和三通。排出管垂直高度在1米内,且在泵出口垂直1米内,中间不设置弯头,那么可以获得该泵的最大吸入高度。
3、不锈钢自吸泵体内设有气水分离室与出中相通,贮水室与回流阀相通。自吸时,回流阀是自动打开的,回流阀体有正对叶轮的锥型喷嘴,自吸时有助于提高自吸速度。
4、进水接头与泵体之间装有橡胶阀片,停止时自动关闭,保持不锈钢自吸泵内满液作下次引液之用。
5、不锈钢自吸泵的进口下端,设有放液口,扭开放液口封盖,泵内液料即能放净。
6、出液口、进液口处都用橡胶密封圈,转轴上密封采用机械密封件来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