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工况主要包括亚高温、高温Ⅰ级、高温Ⅱ级、高温Ⅲ级、高温Ⅳ级、高温Ⅴ级,
水泵下面分别做介绍。
1、 亚高温 亚高温是指阀门的工作温度在325~425℃区域。
如果介质是水和蒸汽时,主要用WCB、WCC、A105、WC6和WC9。如果介质是含硫油品时,主要用具有抗硫化物腐蚀的C5、CF8、CF3、CF8M和CF3M等。它们多用在炼油厂的常减压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上,此时CF8、CF8M、CF3及CF3M材质的阀门不是用于抗酸溶液腐蚀,而是用于含硫油品及油气管路上。
在此工况中,CF8、CF8M、CF3和CF3M的最高工作温度上限为450℃。
2、 高温Ⅰ级 阀门的工作温度为425~550℃时为高温Ⅰ级(简称PI级)。PI级阀门的主体材料为ASTMA351标准中的CF8为基形的“高温Ⅰ级中碳铬镍稀土钛优质耐热钢”。因PI级是特定的称呼,在这里包含了高温不锈钢(P)的概念。
因此,如果工作介质为水或蒸汽时,虽然也可用高温钢WC6(t≤540℃)或WC9(t≤570℃),在含硫油品时虽然也可用高温钢C5(ZG1Cr5Mo),但在这里不能称它们为PI级。
3、 高温Ⅱ级 阀门的工作温度为550~650℃,定为高温Ⅱ级(简称为PⅡ级)。PⅡ级高温阀门主要用于炼油厂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它包含用在三旋喷嘴等部位的高温衬里耐磨闸阀。PⅡ级阀门的主体材料为ASTMA351标准中的CF8为基形的“高温Ⅱ级中碳铬镍稀土钛钽强化型耐热钢”。
4、 高温Ⅲ级 阀门的工作温度为650~730℃,定为高温Ⅲ级(简称为PⅢ级)。PⅢ级高温阀门主要是用在炼油厂的大型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PⅢ级高温阀门主体材料为ASTMA351标准中的CF8M为基形的“高温Ⅲ级中碳铬镍钼稀土钛钽强化型耐热钢”。
5、 高温Ⅳ级 阀门的工作温度为730~816℃,定为高温Ⅳ级(简称为PⅣ级)。将PⅣ级阀门的工作温度上限定为816℃是因为阀门设计选用的标准ASMEB16134压力-温度等级中提供的最高温度为816℃(1500υ)。
另外,工作温度超过816℃以后,钢就接近进入了锻造温度区域,此时金属处于塑性变形区间,金属的可塑性好,难以承受高的工作压力和冲击力而保持不变形。PⅣ级阀门的主体材料为ASTMA351标准中的CF8M为基形“高温Ⅳ级中碳铬镍钼稀土钛钽强化型耐热钢”。CK-20及ASTMA182标准中F310(其中C含量≥01050%)及F310H等耐热不锈钢。
6、 高温Ⅴ级 阀门的工作温度>816℃以上,简称为PⅤ级,PⅤ级高温阀门(作切断用阀门,而非调节型蝶阀类的阀门)必须采用特殊的设计手段,如衬隔热衬里或通水或气冷却等,方能保证阀门的正常工作。所以,对PⅤ级高温阀门的工作温度上限不作规定,这是因为控制阀门的工作温度不是仅靠材料,而是用特殊的设计手段来解决的,而设计手段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PⅤ级高温阀门可根据其工作介质和工作压力及采用的特殊设计方法等,选用合理的、能满足该阀门的材料。在PⅤ级高温阀门中,通常烟道插板阀或蝶阀的插板或蝶板常选用ASTMA297标准中的HK-30,HK-40高温合金,它们能在1150℃以下抗氧化和还原性气体中耐蚀,但不能承受冲击和高压载荷。
水泵静阻力矩的计算公式
水泵静阻力矩计算 静阻力矩受填料松紧、轴承润滑等影响,难以精确计算,一般为0.05 MN~0.03MN(MN为机组的额定转矩)。在一般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
1、对于立式轴流泵 M静阻=fGR式中 G-机组转动部分重量; R-电动机转子半径; f-轴承、填料等处的静摩擦系数,一般为f=0.1~0.2。
2、对于卧式离心泵,根据斯捷潘诺夫的资料 当n=3600 r/min时 M静阻=1.25GMN n=1800 r/min时 M静阻=5%MN 当n=1200 r/rain时 M静阻=11.25%MN利用以上数据,得到计算M静阻的公式为M静阻=K静MN K静=1.6×105/n2N 式中nN—额定转速,r/min。
气动隔膜泵改进方法
1.隔膜改进:根据市场的需要,我厂开发了气动隔膜泵系列产品,第一个规格是40口径,参照国外样机设计后,泵运行动作正常,但是经过多次实验,隔膜耐疲劳不超过200万次,于是进行隔膜攻关。首先,因为隔膜在泵内以很快的速度进行往复运动,特别是气体压力在0. 7MPa时,往复次数达145次每分钟,一般实际使用时,往复次数在30 } 60次每分钟左右。
要提高隔膜的疲劳寿命,必需最大限度地减少隔膜的应力集中,于是从隔膜的外形着手,只要不影响隔膜安装,将波形隔膜的波形半径尽量加大,所有过渡圆角也尽量加大。其次,从隔膜的材料进行攻关,橡胶原料采用进口胶,帘子布采用特殊型号,硫化工艺进行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制造了10件样品。
2.隔膜压盖的改进:对隔膜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都是在隔膜压盖接触位置破裂,而且空气腔发现许多粉末,说明造成隔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隔膜压盖对隔膜压得太死,以及压盖不断与隔膜碰撞和磨擦所致,于是决定改进压盖和隔膜(压盖与隔膜改进前的装配如图2所示)。首先,压盖加大且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是圆弧形,使隔膜运动时与压盖的接触始终是沿着圆弧压盖的圆弧边成一条线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