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工程泵类产品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当前已经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但就行业当前整体现状而言,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特别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八点主要阻碍国内
水泵行业发展的问题。
1、研发资金投入匮乏 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积累、新产品开发方面与国外一些著名公司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科技经费、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水泵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据行业不完全统计,研发资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与国外知名公司进行比较,全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显得微乎其微,严重地制约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缓慢,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及产品技术。虽然水泵行业大多数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但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
国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依然有待提高。例如说,当前已经开始国内制造的核电站成套设备中的核级泵产品以及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站成套设备中的高压锅炉给水泵芯包产品;大型石化成套技术装备中所需的高压小流量泵、耐腐蚀化工流程泵、煤液化用耐蚀耐磨离心泵、容积泵等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多仍需依靠引进,这便是国内泵行业企业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
3、基础配套元器件薄弱 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基础配套元器件更是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基础技术研究应有的重视,我国整备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成为制约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首要因素。机械密封、仪器仪表以及最小流量装置等基础配套机械产品,中低档产品居多,新能质量不够稳定,这也是许多用户选择购买国外泵产品的重要原因。
4、核心技术仰仗进口 重要技术装备依然需要仰仗于进口,国内泵行业过于重视引进,轻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水泵制造业技术开发升级的重要渠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水泵制造业虽然能够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重大装备和产品,但核心技术依然主要依靠于国外引进,行业自身的自主开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还非常薄弱。
5、成套能力过于薄弱 国内水泵企业的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过于薄弱。行业整体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水泵制造业在重大成套项目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我国水泵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密切配合来协作化大生产。然而纵观国内水泵行业的现状却完全不是这样,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部分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跨国公司碾碎、挤垮,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6、应用部门“迷恋”进口水泵 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水泵的积极性,势必桎梏了水泵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的积极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期间,随着我国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百万千瓦核电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拉动了我国泵类产品的发展,国产化设备日益增多。
我国水泵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外相比了很大的价格优势,国产水泵产品理应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一些使用部门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国家泵产品在国内采购招标中被国外产品击败的例子数不胜数。特别是自主创新,自己研发的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的泵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但使用部门仍以每月运行业绩等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促使国产的泵类产品很难在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中被采用。
7、“两化”水平低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十二五”期间泵制造企业对ERP系统进行了升级,新上了Director6生产管理系统、LPM系统等,但纵观行业信息技术在水泵制造业应用率还是比较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其中包括产品升级换代、重点设备的远程监控、无线监控,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然而但就国内水泵行业来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并没有在其国内水泵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完全影响了水泵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性,水泵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得国内水泵企业难以与国外先进企业相匹敌。
8、行业规范亟待更新 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失、设计、工艺、材料、制造标准规范亟待更新。由于改制,部分面向行业服务的研究院所成为各自为战的企业,机构性质与工作重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行业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弱化,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速度比较缓慢,设计、工艺、材料以及制造等众多标准都很难同国外对接,从而造成制约水泵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气动隔膜泵 QBY型衬氟气动隔膜泵特点应用
一、QBY衬氟气动隔膜泵产品简介:QBY衬氟气动隔膜泵是目前国内最新颖的一种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阀往复运动分配空气,带动隔膜挤压输送介质的容积式泵,该泵集杂质泵、自吸泵、泥浆泵、屏蔽泵、潜水泵等输送机械的优点。该系列产品以优质HT200铸铁为外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材料,可适用于除熔融态碱盐以外的任何酸、碱及各类有机溶剂,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系列泵具有结构美观,良好的物理抗性,经久耐用等特点,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高粘度、易挥发、易燃、易爆、剧毒的液体、陶瓷釉浆、果浆、胶水、油轮仓底油回收、临时倒罐等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尤其可以解决叶片式泵的跑、冒、滴、漏及不允许空转等问题,该系列产品可利用普通干净的工业气或仪表气,在0.1公斤的低压下启动,在正常输送状况下节约用气量30%以上,是新一代的节能性泵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性能参数与德国的WLLDENPUMPS、美国的MARIOWPUMPS相近。
二、QBY衬氟气动隔膜泵工作原理及设计特点:
1、压缩空气为动力。
2、是一种由膜片往复变形造成容积变化的容积泵,其工作原理近似于柱塞泵,由于隔膜泵工作原理的特点,因此隔膜泵具有以下特点:1)泵不会过热:压缩空气作动力,在排气时是一个膨胀吸热的过程,气动泵工作时温度是降低的,无有害气体排出。
2)不会产生电火花:气动隔膜泵不用电力作动力,接地后又防止了静电火花3)可以通过含颗粒液体:因为容积式工作且进口为球阀,所以不容易被堵。
4)对物料的剪切力极低:工作时是怎么吸进怎么吐出,所以对物料的搅动最小,适用于不稳定物质的输送5)流量可调节,可以在物料出口处加装节流阀来调节流量。6)具有自吸的功能。7)可以空运行,而不会有危险。
8)可以潜水工作。9)可以输送的流体极为广泛,从低粘度的到高粘度的,从腐蚀性得到粘稠的。10)没有复杂的控制系统,没有电缆、保险丝等。
11)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12)无需润滑所以维修简便,不会由于滴漏污染工作环境。13)泵始终能保持高效,不会因为磨损而降低。
14)百分之百的能量利用,当关闭出口,泵自动停机,设备移动、磨损、过载、发热15)没有动密封,维修简便避免了泄漏。工作时无死点。QBY衬氟气动隔膜泵用途介绍:。
1、泵吸花生酱、泡菜、土豆泥、小红肠、果酱苹果浆、巧克力等。
2、泵吸油漆、树胶、颜料。
3、粘合剂和胶水、全部种类可用泵吸取。
4、各种瓦、瓷、砖器及陶器釉浆。
5、油井钻好后,用泵吸沉积物及灌浆。
6、泵吸各种乳剂和填料。
7、泵吸各种污水。
8、用泵为油轮,驳船清仓吸取仓内污水。
9、啤酒花及发酵粉稀浆、糖浆、糖密。
10、泵吸矿井、坑道、隧道、选矿、矿渣中的积水。泵吸水泥灌浆及灰浆。
11、各种橡胶浆。12、各种磨料、腐蚀剂、石油及泥浆、清洗油垢及一般容器。13、各种剧毒、易燃、易挥发液体。
14、各种强酸、强碱、强腐蚀液体。15、各种高温液体最高可耐150℃。16、作为各种固液体分离设备的前级送压装置。
QBY型气动隔膜泵主要特点
6大QBY型气动隔膜泵特点有没有吸引到你:
1、无需灌引水,具有自吸能力;流道宽敞,通过性能好,允许通过最大颗粒直径达10mm。抽送泥浆、杂质时,对泵磨损甚微;无需润滑,即使空转,对泵也不会有任何影响;2、扬程、流量可通过气阀开度实现无级调节,流量随背压(出口负载)的变化而自动调整,适合于中高粘度介质的抽送;而离心泵是以类水介质为设计基准,如果用于粘度稍高的介质,则需配套减速机或变频调速器,成本就大大提高了。
3、无需用电,接地后不产生任何火花,QBY型气动隔膜泵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使用安全可靠且成本低;4、结构简单、易损件少,后期维护成本低;体积小易于移动,占地面积小,无需地基,安装简便经济,可作为移动式物料输送泵;5、剪切力低,对流体的搅动小,在输送物理、化学性质比较不稳定的介质中有先天的优势;6、隔膜将介质与外界完全隔开,输送危害性、腐蚀性介质中优势明显或在一些试验中保证物料不受外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