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产生汽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自吸泵在吸水过程中进水管路到叶轮外端面处于低压状态,由于吸入高度过大和液体温度较高,使吸入口压强小于或等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则液体会在泵进口处汽化,自吸泵产生无数气泡进入高压区。由于压力的作用下气泡受压破裂而重新凝结。在凝结的一瞬间爆破,互相撞击产生了很高的局部压力,这些气泡在金属表面附近破裂而凝结则液体质点就象无数小弹头一样连续击打在金属表面在压力很大、频率很高的连续打击下使金属表面产生裂纹甚至局部产生剥落现象这就是机械剥蚀作用。在所产生的气泡中还有化学腐蚀作用在气泡中的氧等活泼气体在借助气泡凝结时所放出的热量对金属起化学腐蚀。金属在气泡的机械剥蚀和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下加快了自吸泵损坏速度发生汽蚀的部位很快就被破坏成蜂窝或海绵状使泵的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直至无法工作。
自吸泵汽蚀解决方法
1.改善自吸泵上水条件,保证泵吸入口供水充足,减少汽蚀现象发生。
2.自吸泵控制排量,使泵在最佳工况区内运行。
3.清理过滤器,加大吸入口管线直径,减少弯头,减小阻力。
4.减少开泵台数或增大供水管线。
5.改进叶轮、导翼材质,选用不锈钢自吸泵。
6.检查自吸泵设计图纸与配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自吸泵为什么要安装底阀
自吸泵的进水端都要安装一个底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安装这个底阀,以下有水泵厂家为你揭开答案:
自吸泵在使用前都要通过真空泵或其它方法把水导入到泵体和整个进水管路里边,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快速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源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
如果不安装底阀,当自吸泵停止工作时,所有管道里的水就回流到水池里,下一次启动自吸泵时就要重新启动真空泵或重新在自吸泵里注水,费时费力。如果自吸泵安装有底阀自吸泵停机时,底阀会在水的压力下自动封闭,水就可以留在管路里,下一次就可以直接启动自吸泵,省去了注水或开真空泵这一环节,非常方便。如果自吸泵扬程较高或出水管道较长自吸泵就更要安装底阀了,防止水在回流时引起自吸泵倒转,造成机械损坏或叶轮脱落。
管道自吸泵操作使用的误区
1、管道自吸泵管道部匹配一些管道自吸泵用户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实际扬程,其实水泵的实际扬程=总扬程~损失扬程。当水泵型号确定后,总扬程是一定的;损失扬程主要来自于管路阻力,管径越小显然阻力越大,因而损失扬程越大,所以减小管径后,水泵的实际扬程非但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导致水泵效率下降。同理,当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也不会降低水泵的实际扬程,反而会因管路的阻力减小而减小了损失扬程,使实际扬程有所提高。
2、高扬程水泵用于低扬程抽水一些管道自吸泵用户认为抽水扬程越低,电机负荷越小。在这种错误认识的误导下,选购水泵时,常将水泵的扬程选得很高。其实对于离心式水泵而言,当水泵型号确定后,其消耗功率的大小是与水泵的实际流量成正比的。而水泵的流量会随扬程的增加而减小,因而扬程越高,流量越小,消耗功率也就越小。反之,扬程越低,流量越大,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大。
3、管道自吸泵进水管路上弯头多如果在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多,会增加局部水流阻力。并且弯头应在垂直方向转弯,不允许在水平方向转弯,以免聚集空气。
4、安装进水管路时,水平段水平或向上翘这样做会使进水管内聚集空气,降低水管和水泵的真空度,使水泵吸水扬程降低,出水量减少。正确的做法是:其水平段应向水源方向稍有倾斜,不应水平,更不得向上翘起。
5、管道自吸泵进水口与弯头直接相连这样会使水流经过弯头进入叶轮时分布不均。当进水管直径大于水泵进水口时,应安装偏心变径管。偏心变径管平面部分要装在上面,斜面部分装在下面。否则聚集空气,出水量减少或抽不上水,并有撞击声等。若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直径相等时,应在水泵进水口和弯头之间加一直管,直管长度不得小于水管直径的2~3倍。
6、管道自吸泵出水管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如果出水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虽增加了水泵扬程,但减少了流量。如因地形条件所限,出水口必须高出出水池水位,则应在管口加装弯头和短管,使水管成为虹吸式,降低出水口高度。
7、设底阀时,进水管最下一节不是垂直的如这样安装,阀门不能自行关闭,造成漏水。正确安装方法是:装有底阀的进水管,最下一节最好是垂直的。如因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垂直安装,则水管轴线与水平面夹角应在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