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热线:021-6810 0000

地址:上海市南汇空港工业区金闻路68-A号
电话:021-68100000
传真:021-61398677
在线QQ

自吸泵小知识

自吸泵小知识
1.不需在吸入管路内充满水就能自动地把水抽上来的自吸泵称为自吸泵。
       自吸泵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外混式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另一方面,被叶轮排到气水分离室中的水又经左右回水孔流回到叶轮外缘。左回水孔流回的水在在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射向叶轮槽道内,并被叶轮击碎,与吸入管路来的空气混合后,甩向蜗壳,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
        内混式的自吸泵,工作原理与外混式自吸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内混式自吸泵在启动时,须打开叶轮前下方的回流阀,使泵内液体流回到叶轮入口。水在叶轮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与吸入管来的空气相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排至分离室。在这里空气排出而水又从回流阀返回到叶轮入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空气排尽,吸上水来。
        自吸泵的自吸高度,与叶轮前密封间隙、泵的转数、分离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叶轮前密封间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为0.3~0.5毫米;在间隙增大时,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扬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最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最佳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
        自吸泵大部分与内燃机配套,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宜于野外作业。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普通自吸泵,若吸入液面在叶轮之下,启动时应预先灌水,很不方便。为了在泵内存 水, 吸入管进口需要装底阀,泵工作时,底阀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所谓自吸泵,就是在启动前不需灌水(安装后第一次启动仍然需灌水),经过短时间运转,靠泵本身的作用,即可以把水吸上来,投入正常工作。自吸泵按作用原理分为以下几类: 1.气液混合式(包括内混式和外混式); 2.水环轮式; 3.射流式(包括液体射流和气体射流)。气液混合式自吸泵的工作过程:由于自吸泵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水环轮式自吸泵是将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内,借助水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当泵正常工作后,可通过阀截断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的通道,并且放掉水环轮内的液体。射流式自吸泵,由自吸泵和射流泵(或喷射器)组合而成,依靠喷射装置,在喷嘴处造成真空实现抽吸。

自吸泵产生振动的原因分析
所有的水泵和旋转机械都会产生振动。振动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也不是泵本身的问题:经设计者(以及电动机设计者)设计的泵能承受正常限度内的振动。这些振动限度随泵的类型、安装配置、供电要求、旋转速度以及泵送的液体等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水力资源协会出版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所采用的一整套标准,其内容涵盖了振动动力学、测量标准以及允许限度。该标准为ANSI/HI9.6.4。  
通常情况下,如不造成明显问题大部分的振动都忽略不计(但不建议忽略)。过度振动可能导致噪音过大、设备损坏以及过早疲劳失效。最近几年内开发的BAC网络、SCADA系统以及建筑管理系统和生产商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已频繁用于测量和记录泵内的振动。确立基准参考值、确定限度以及将振动测量值并入预防性维修计划等,通常将在振动引起重大故障或其他无法预知的后果之前保证泵的正常服务。  
但是振动本身并不是"根本性问题":振动由泵内部或系统内部的某个部件引起。  
水泵振动产生的三大原因  
1.误用、设计或制造引起的振动  
2.内部原因引起的振动  
3.外部原因引起的振动  
由上述任一类原因引起的振动通常将导致其加剧达到一个将导致另一原因下出现故障的水平。  
误用、设计或制造引起的振动  
目前这一类原因最为少见,但在处理泵的振动问题时却通常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引起振动的这一类原因的主要原因包括:  
a.临界转速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在以全速运行的卧式泵内是不存在的:生产商已对泵进行了设计,因此其第一临界转速将高出最高转速。("临界转速"指激起旋转设备自然频率的理论角速度。旋转速度达到自然频率时便发生振动和共振。)在立式泵(如具有各类长度和转头的立式涡轮机)内,临界转速应在制造之前予以考虑。在卧式泵内,临界转速通常由超速、缺少管道支撑件或未考虑的多泵组引起。(缺少管道支撑件时,管道实际上成为了"泵的一部分",且系统的临界转速与泵的临界转速不同。)这与下文将讨论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问题相类似。可采用两种方法纠正临界转速问题,将振动减少至可接受水平:  
1.改变泵的自然频率,这一操作应咨询泵生产商或在其协助下进行。属于常用方法。  
2.改变转速(针对VFD系统时尤为有用)。通过临界转速"锁定"或加速以预防机械运转。  
b.严重气浊——气浊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由NPSH或携入的空气引起),内爆的能量将引起整个装置急剧振动。当然,随着气浊的继续,泵轮材料将被腐蚀,振动也进一步加剧。合理选用泵则可避免此类情况出现,但随着系统老化以及管道改变这类情况仍可发生。将需要增加NPSH或排空现有系统内的携入空气。  
c.腐蚀和冲蚀——虽然腐蚀和冲蚀问题极易被视为"内部问题",但是其根源在于为泵的抽送能力选择材料时的不当。腐蚀或冲蚀产生的损坏可能毁坏叶轮或颈环,导致机械的振动超出限度。需分析泵的抽送能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受沙砾冲蚀较厉害,仍需按照步骤更换材料以根除问题或延长MTBF。  
d.叶轮的不平衡——按照ISO标准1940/1,叶轮应该切割到最大运行速度时的恰当直径并实现动态平衡(6.3级),该平衡级允许转速为1800时每盎司泵轮重量产生0.0014盎司英寸不平衡(转速为3600时为0.0007盎司英寸/盎司)。如果在现有泵上切割叶轮,按照标准平衡叶轮时出现初始故障或重新平衡失败将导致振动超出可接受的范围。这一点在各种大、小机械上均很重要,因为已建立的标准考虑了机械的总质量以及叶轮对振动产生的影响。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拆掉叶轮重新进行平衡。  

企业文化  |  企业荣誉  |  成功案例  |  诚招代理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主营产品:自吸泵 zx自吸泵 防爆自吸泵 不锈钢自吸泵 自吸水泵 无密封自控自吸泵 自控自吸泵 氟塑料自吸泵 立式自吸泵
沪ICP备07023727号 版权所有 2016 上海上诚泵阀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