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温度过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用户,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让真空泵避免高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呢?一些人为操作不当或机器故障,均会引起真空泵的温度升高。而长期处于温度过高的状态会令到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今天
水泵有限公司跟大家分享一些有效解决真空泵温度过高问题。病因所在
:1.电机功率过大,工作电流太大,就会使真空泵的温度升高。
2.风扇叶片数量不够,没有足够的风量,导致真空泵温度升高。
3.风扇转速过低,风压、风力不足。
4.真空泵电机所在母线电压为380V,由于电缆压降及负荷分配不均,电机实际所加电压只有365V,电压偏低造成运行电流大。
5.电动机里面有太多的灰尘,油渍、污渍也是导致真空泵温度增高的因素之一。对症下药: 电机功率、转速是和真空泵相匹配的,不能更改。
风扇安装于电机主轴上,电机转速决定了风扇转速,也不可更换。增加风扇叶片数量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叶片数量增加后,动平衡不容易找,如找正不好,会引起电机振动增加。
1.将原真空泵风扇罩加长40cm,在里面加装一个与风扇罩同直径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电机功率850W,转速1489r/min,电压380V。
原风扇继续保留。轴流风机另设一路电源控制,轴流风机与主电机不设连锁。真空泵启动后及时启动轴流风机运行,真空泵停运后30min停运轴流风机,以使主电机得到充分冷却;2.定期清除真空泵电机上灰尘,保持电机散热片清洁,增加其散热能力;3.将真空泵所在母线电压调整为400V。
延伸阅读:水泵流体喘振现象的分析
什么是喘振现象?什么是流体喘振原因?预防水泵喘振现象的措施有哪些? 当具有“驼峰”性能曲线的不锈钢耐腐蚀离心泵与风机在曲线上K点以左区域工作时,即在不稳定区域工作时,就往往会出现喘振现象,或称为飞动现象。喘振现象,即是泵与风机的流量和能头在瞬间内发生不稳定的周期性反复变化的现象。 具有驼峰形的某一风机性能曲线,当其在大容量的管路中运行工作时,如果外界需要的流量为qVA,此时管路特性曲线和风机的性能曲线相交于A点,在该点管路消耗的能量与风机产生的能量达到平衡,因此,工作是稳定的。
当外界需要的流量增加到9vb时, 工作点向A的右方移动至B点,此时工作仍然是稳定的。当外界需要的流量减小为时,工作点向A的左方移动到E点, 随着外界需要的流量进一步减小至qVK,此时对应的工作点为尺点,尺点为临界点,X点的左方即为不稳定工作区。 如果外界需要的流量继续减小到qWK,这时风机所产生的最大能头将小于管路中的阻耗,因为管路容量较大,在这一瞬间管路中的阻耗仍为因此,管路中的阻耗大于风机所产生的能头,流体开始反方向倒流,由管路倒流人风机中(出现负流量),即工作点由K点移向C点。
由于倒流使管路中的压力迅速下降,工作点很快由C点跳到Z)点,此时流量为零。由于风机在继续运行,所以当管路中压力降低到相应的点压力时,泵或风机又重新开始输出流量。
由驼峰性能曲线可知,为了和管路中的阻能相平衡,相应的工况点又跳到E点。只要外界所需要的流向保持小于上述过程又重复出现,即发生喘振。如果这样循环的频率与系统的振荡频率合拍,就要引起共振,常造成泵或风机损坏。 从理论上讲,喘振的发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泵与风机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并在不稳定工况区运行。
②管路中具有足够的容积和输水管中存在空气。
③整个系统的喘振频率与机组的旋转频率重叠,发生共振。 就本质来说,旋转失速和喘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旋转失速是由叶片结构特性造成的一种流体动力工况,而喘振是泵或风机性能与装置振荡耦合后的一种表现形式。 喘振与汽蚀现象也是不同的,汽蚀一般发生在较大流量处,与此相反,喘振发生在小流量处。而且,喘振的振动周期比较长,频率范围为10?0.1Hz,而汽蚀的频率范围为600-25000Hz0 防止泵与风机发生喘振的措施如下: 。
①在大容量管路系统中尽量避免采用具有驼峰形q 用9v-//性能曲线平直向下倾斜的泵与风机。
②使流量在任何条件下不小于qVKo如果装置系舒中所需要的流量小于9vk时,可装设再循环管或自动排阀门,使泵或风机的出口流量始终大于9VK。
③改变转速或吸入口处装吸入阀。当增加转速或无大吸入阀时,性能曲线9v-//上临界点A:向右上方移动, 与此相反,当降低转速或关小吸入阀时,性能曲线W-上的临界点K向左下方移动,从而可缩小性能曲线的不稳定段。
④采用可动叶片调节。当外界需要的流量减小时,线下移,临界点向左下方移动,输出流量相应变小。
⑤在管路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压出管路内积存空气,例如不让管路有起伏,但要有一定的向上商斜度。另外,尽量把调节阀及节流装置等靠近泵的出口安装。
⑥在运行中,当多台泵或风机并联时,如果负荷减小,则应尽量提前减少投运的台数,以保证运行设备在接近正常流量下运行。
立式管道离心泵与风机由于其起动方式与轴流式不同,一般是阀门全关时起动,然后逐渐开启阀门,增加流量,所以当采用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与风机时,必然要通过不稳定工况区。在此区域内有可能发生喘振现象,但时间很短,所以由于喘振而导致叶片断裂的报道还没有。分析起来,离心泵与风机的叶片有前后盘在两端固定,叶片流道窄,其刚性要比轴流式悬臂梁形且流道宽的叶片强得多,因而在旋转失速的激振作用下发生共振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判断水泵吸水的可靠性
水泵从水池吸水时,如果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可使吸水管内一直都充满水,水泵启动时,省去了灌水排气的时间,能迅速投入运转,提高了水泵启动的自动化和可靠程度。 常采用的自灌式吸水方式是使水泵轴线标高低于水池的工作水位高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布置时,把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池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旁边或室外地下。
这种吸水方式,水池的工作水位高于水泵轴线标高,使吸水管内一直都充满水,能保证水泵自动、迅速启动。
对于没有地下室的建筑,若采用上述自灌式吸水方式就有困难。因为这种建筑,水泵房一般布置在底层地面上,如果在底层水泵房旁边设置水池,特别是体积比较大的消防水池,它将占用大量的底层使用面积,建设单位一般不会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水池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埋在地面下。水泵发现这样就会导致水池的工作水位低于水泵轴线标高,水泵无法实现自灌式吸水,这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
一、在水泵的吸水管末端安装吸水底阀。吸水底阀实际上是一种止回阀,它保证水流只能由水池进人吸水管而不能倒流,所以如果吸水管内充满水,尽管水泵轴线标高高于水池的工作水位,但由于有吸水底阀的作用,吸水管内的水不会流入水池,可使吸水管内一直都充满水,保证水泵能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的可靠性受吸水底阀质量的影响,比如,关闭不严、漏水,吸水管内的水就会慢慢流人水池,时间长了,吸水管内就没有水,导致水泵启动时仍需人工灌水。
可采用下面的吸水方式弥补这一不足之处。 。
二、采用其他水源补水。它是在第一种吸水方式的基础上,在水泵出水管止回阀的前面安装一管道,并把此管道连接到室外的市政给水管或其他外部水源,向水泵吸水管内供水,补充底阀漏掉的水,使吸水管内充满水。这种吸水方式的可靠性受室外水源的影响,在室外水源长时间停水的情况下,吸水管内的水有漏空的可能,因此水泵启动时就需人工灌水。
三、对第二种吸水方式进行改进,利用屋顶水箱向水泵吸水管内补水。这种方式不受室外水源停水的影响,可靠性高,适用于有屋顶水箱的建筑,对于没有屋顶水箱的建筑,也可以在水泵房内设置一个小水箱向水泵吸水管内补水。
四、设置泵前吸水罐。这种方式需要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罐,水泵在第一次运行前,罐内应人工灌满水,第一次运行停止后,因为吸水罐的进水管高度高于管内水面高度,尽管水池内水面高度低于罐内水面的高度,罐内的水也不会倒流,进入水池,所以,吸水罐内能储存一定的水,又因为吸水罐的出水管(即水泵的吸水管)高度低于管内水面高度,故能保证水泵的吸水管内充满水,以后水泵再运行时,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出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通过吸水罐水池内的水就不断进人水泵,被源源输出。这种吸水方式安全可靠性高,但需设置吸水罐,并且吸水管的容积越大吸水罐的体积也越大,不但使造价增加,同时也占用水泵房内一定的空间。
五、在水泵吸水管路上设置真空泵,水泵启动前,真空泵先启动,使水泵吸水管内先充满水,保证水泵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需要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真空泵先于水泵启动,并且造价也高,可靠性受自动控制系统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水泵了解到自灌式吸水方式安全可靠程度高,当不能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清水泵的吸水方式,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